近年来,米林市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,在羌纳镇巴嘎村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冷水鱼养殖产业,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,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。
走进巴嘎村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,一排排鱼池错落有致,池中各种鱼类在水中游弋自如,欢快穿梭。
“我们公司成立于2023年初,注册资本1200万元,主要从事水产苗种繁育、水产品加工及销售。依托米林市优越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,我们采用‘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’模式打造了集鱼种培育、生态养殖、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产业链。”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永禄介绍道。
据了解,该基地总投资800余万元,占地5亩,总养殖水面达3365平方米,现存栏700余万尾鱼苗。2023年5月以来,累计销售鱼苗900余万尾,销售额1400余万元。该基地主要服务于增殖放流市场,打造科学放生平台,通过限定放生鱼种来维持本地鱼群的生存和繁衍,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,不仅提升了米林市渔业养殖水平,还为逐步探索本地鱼类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。
“我们公司能够迅速发展起来,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,米林市将渔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,不仅提供场地和资金扶持,还帮助我们对接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技术资源。我们积极引进了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,采用科学养殖模式,既保护了水质,又提高了产量。”岳永禄说。
凭借独特的高原环境和优质的冷水资源,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,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。村民拉姆在基地工作了一年多,她告诉记者,“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,主要的工作是给鱼换水、卖鱼、捞鱼、喂鱼,一天的收入有200多元。在家门口上班,既能照顾家,又多一份收入,我很满足。”
基地通过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短短两年,高原生态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迅猛,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。
“我们始终把带动村民致富放在首位。除了为村民提供固定岗位,还通过临时用工、集体分红等方式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。2023年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获得70万元,2024年获得90万元。”岳永禄说。
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,基地还将积极推动冷水鱼产业与旅游、餐饮、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,不断完善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附加值,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